雪原地图的核心挑战在于环境与机制的融合。极寒气候要求玩家时刻关注体温状态,若未及时寻找羽绒服、热饮等保暖物资,生命值会因失温持续下降。积雪覆盖的地表暗藏危机,脚印系统让移动轨迹无所遁形,玩家需刻意选择岩石、柏油路或室内路径隐蔽行踪,否则可能暴露位置招致伏击。地图西北侧的冰湖区域更存在破冰机制,载具过重或爆炸物冲击会令冰面碎裂,玩家可能瞬间坠入刺骨湖水。资源分布上,航天基地、恐龙乐园和中央车站等大型据点物资丰富但竞争激烈,而分散的伐木场、冰河洞穴则适合偏好发育的新手。
战术选择需与环境特性深度结合。雪地摩托取代传统载具,其90公里/小时的雪面时速与灵活转向性能,使其成为转移和绕后的利器,但在柏油路上速度骤减的设定也考验玩家的路线规划。伏击战术因雪堆、松树和建筑废墟的天然掩体而更具威胁,高倍镜狙击枪与消音武器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发挥雪原的视野优势;但暴风雪天气的随机刷新会压缩可视距离,霰弹枪与冲锋枪的近战爆发力将成为破局关键。地图东南部的非雪地区域提供棕色吉利服,与雪原主体区域的白色吉利服形成战略互补,玩家可根据决赛圈位置调整伪装策略。
团队协作在雪原中呈现多维形态。四人小队可分工执行保暖物资搜集、高地视野监控、载具驾驶与突击手角色,通过物资共享与信号标记提升生存效率。缆车系统的加入重构了垂直战术,团队既可借助其快速占领山顶观测站,也能在缆车轨道附近设伏收割对手。而暴雪区作为地图专属机制,要求队伍在缩圈阶段提前预判天气影响,避免因移动速度下降和视野受阻陷入被动。